深耕智能汽车赛道:地平线余凯谈高质量发展、产业分工与生态共赢

  

当下,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以电动化、智能化为核心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新势力崛起、传统车企转型、供应链重构等浪潮交织,行业竞争日趋激烈。   

在此背景下,10月22日举行的2025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“世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” 尖峰对话备受瞩目,其嘉宾阵容堪称行业顶级配置:由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主持,德高望重的行业泰斗—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、新晋“饶斌奖”得主——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以及智能驾驶行业领军人——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,几位大咖围绕“世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”这一主题同台论道。

  

其中余凯博士以企业十年发展实践为锚点,围绕高质量发展本质、产业分工规律、全球化协同等核心议题,分享了极具实践价值的行业洞察,为汽车产业链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 “地平线思路”。

  

       

左起: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赵福全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付于武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华荣、地平线创始人兼CEO 余凯

  

积淀十年匠心,敬畏风险筑稳发展底盘

  

在谈及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时,余凯博士道出了自己关于企业生存本质的思考。“地平线创立到今天正好整整十年,回顾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现在还在牌桌上面?实际上我们一直坚持一个理念,企业活得长比活得炫重要,只要一直留在牌桌上,我们就有机会去创新,我们就有机会去给社会创造价值。”

  

余凯博士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机会与风险,形象地定义为 “生门” 与 “死门”。他观察到,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大多顺风顺水,未经历完整产业周期,因此多数企业家更倾向于全力抢占 “生门”。但地平线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,“我们反而是 70% 的精力在关注什么地方是‘死门’,我们可能会在哪儿摔跤,我们可能会死在哪儿,所以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去避免风险。” 这种风险厌恶型的经营思路,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层面。

  

在财务层面,地平线始终保持极度保守的策略;在产品规划上,并未盲目追逐无人驾驶的风口,而是从辅助驾驶逐步积累量产工程经验,“从高速的 ADAS 走向高速的 NOA,今天才走向稍微比较炫酷一点的城市 NOA,但我们以前一直都是不当明星”。这种稳扎稳打的风格,源于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。“地平线的文化价值观里面,我们一共八个字,前面四个字叫‘成就客户’,这个可能很多公司都有,但是我们后面四个字叫‘耐得寂寞’,这个可能一般公司不会把这个作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。”

  

余凯博士强调,企业经营绝非一场短暂的派对,而是一段漫长的征程。这一理念也融入了地平线的产品品牌命名中,“我们公司产品的品牌名叫 Journey,因为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 party,而是一个非常长长久久值得我们持续去努力的事情。” 在他看来,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保持敬畏之心,拒绝冒险激进,“永远不在悬崖边跳舞”,唯有如此,企业才能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抵御风险、行稳致远。

  

       

洞察产业周期,锚定专业协同拥抱开放生态

  

面对汽车产业从链状结构向生态化转型的趋势,余凯博士结合自身对 PC、手机等产业周期的深入研究,预判了汽车产业分工的演变方向。他指出,每一个产业周期都要经历从起步到成熟稳定的阶段,在初期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不成熟时,垂直整合模式能帮助企业把握先机、快速推向市场并控制成本。但随着产业发展,专业化分工的优势会逐渐凸显。

  

“经过一段时间以后,我们会发现慢慢在行业里会成长出更加专业化水平的分工,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会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,长出既有成本优势、又有性能优势、又有专业的人才优势,以及长久在单点上不断迭代的优势。这时候拥抱开放水平的供应商生态的玩家,其实都会赢到最后,因为这样效率更高,并且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” 余凯博士以 PC 和手机产业为例,早年的垂直整合企业逐步被拥抱开放生态的企业取代,这一历史规律同样适用于汽车产业。

  

他进一步分析,垂直自研模式容易让企业陷入封闭的熵增系统,缺乏外部市场化对标,导致决策失去客观性。当前,汽车产业的电动化领域已呈现出 “垂直整合与生态分工并存” 的趋势,智能化领域也正朝着这一方向发展。“永远保持开放的系统永远是更加有活力的,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我觉得中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,目前已然开始往这个方向走。” 余凯博士这一判断,或许能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战略布局提供一些参考思路。

  

       

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博士

  

深耕核心技术,秉持开放利他筑就生态共生

  

作为服务众多企业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,地平线如何在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同时,助力客户实现产品差异化?余凯博士给出的答案是:做好技术、坚持利他、拥抱开放。他认为,供应商要在产业生态中立足,首先必须 “心无杂念,静待花开,把自己的技术做好”,打造在技术迭代、人才储备、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

其次,要树立利他的商业思维和服务客户的态度。在汽车产业生态化转型的背景下,供应商与客户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,而是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。唯有以客户需求为核心,助力客户实现价值提升,才能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
  

此外,开放合作是供应商拓展市场、应对挑战的关键。余凯博士分享了地平线的全球化实践:“最近我们出海的业务还蛮顺的,我们注重跟很多国际合作伙伴开放共赢。比如我们最近跟德国博世合作,最近拿下了海外市场大量的订单,都不是在中国市场。我们最近跟电装合作,也拿到了日本非常大的主机厂大量的订单。” 这些合作案例印证了开放共赢理念的有效性,也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走向全球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  

余凯博士特别强调,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法规与市场环境,单打独斗难以成功。“我要是冲到欧洲去,每个国家的数据法规其实都不一样,我们自己搞是搞不来的,一定要找合作伙伴,最终产业分工是很重要的。” 这种对市场的敬畏与对合作的重视,正是地平线在全球化道路上稳步前行的重要保障。

  

       

2025上海国际车展地平线展台博世展出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打造的辅助驾驶产品

  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

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